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余彦教授课题组与德国马普固体研究所合作,成功合成一种新材料——十三氧化六钒,并且可以实现量化生产。这种新材料将能大大增加锂电池的动能,有望在长续航里程电动汽车以及其他高能量密度电池应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钒氧化物因资源丰富、比容量高,被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广泛研究。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十三氧化六钒被用作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时,理论比能量高达900瓦时/千克。但与传统的钒氧化物相比,十三氧化六钒较难合成,在制备过程中由于钒具有混合价态的特性,导致该材料的可控制备遇到较大挑战。
余彦小组及其合作者发展了一种室温氧化还原自组装方法,成功实现十三氧化六钒的可控制备,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纳米快报》上。余彦表示,这项研究为高性能锂电池电极材料的设计和制备提供了新思路。通过新型结构设计,能够获得具有长循环寿命和高比能量的电极材料,而这种材料可以增加锂电池的续航能力,从而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安徽日报 2015-02-13 桂运安 杨保国
转载自http://news.ustc.edu.cn/mtgz/201502/t20150213_211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