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科学报
日前,许昌学院教授郑直课题组利用纳米材料,制备出Ⅰ-Ⅵ族化合物异质结薄膜太阳能电池。该器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在没有进行任何封装的情况下可以保持光电转化性能一年以上。相关研究已在《能源杂志》上发表。
构筑高效低成本的新型纳米结构太阳能电池,揭示器件内部界面微结构与最终光伏性能之间的关系,是未来光伏产业发展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基于室温湿化学法原位制备的Ⅰ-Ⅵ族化合物硫化银、硫化铜银等纳米晶光电阵列薄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理想材料。该课题组利用室温、低能耗、低成本的元素直接反应方法,在氧化铟锡导电玻璃表面原位制备了硫化银纳米晶阵列,在没有进行任何界面修饰的情况下,组装的太阳能电池器件表现出优异的短路电流密度,达到每平方厘米20毫安,光电转换效率为2.04%。
此外,该课题组还利用瞬态表面光电压技术对两种器件的异质结类型、载流子寿命和光电转换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有机/无机材料异质结界面的性质对器件的光电转化能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对有机/无机异质结界面的深入理解也将是提高器件光电性能的突破口。
转载自http://www.cutech.edu.cn/cn/gxkj/2015/04/14295519561972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