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教授彭慧胜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纤维状聚合物发光电化学池,为可穿戴设备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新方向。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光子学》。
课题组首先在钢丝上均匀吸附氧化锌纳米粒子和聚合物发光层,然后在聚合物层外表面均匀缠绕上一层高导电性的取向碳纳米管薄膜作为透明电极,即可得到纤维状聚合物发光电化学池。
与发光二极管相比,纤维状聚合物发光电化学池有较低的操作电压、较高的电子/光子转换效率和较高的功率。更重要的是,聚合物发光电化学池不需要较低功函数的材料作为阴极,这些低功函数的电极材料往往在空气中不稳定。同时,聚合物发光电化学池中的发光聚合物层有利于电子从两极注入发光。因此,该聚合物对电极材料表面的粗糙度要求较低,有利于大规模生产。
该论文的3位审稿人一致认为,这是“国际上第一次实现可穿戴的发光纤维”,是一项“突破性进展”。这项研究为可穿戴纤维状发光器件的发展指出了一个新方向。
来源:中国科学报http://paper.sciencenet.cn//htmlpaper/20154711423024836062.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