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基化学纤维是源于可再生生物质、通过工业技术路线规模化和差异化生产的纤维,被誉为工业时代对天然纤维的延续。最早实现工业化的生物基化学纤维当属20世纪初以再生纤维素为原料、经湿法纺丝制得的“粘胶纤维”,其面世不仅缓解了当时的棉花短缺问题,且拥有许多优于纯棉的品质。100多年来,粘胶纤维不断升级换代,演化出Modal(莫代尔)、Tencel(天丝)、Lyocell(莱赛尔)、Cupro(铜氨)等差异化品种,至今仍长盛不衰。近年来,随着聚乳酸等生物基高分子的蓬勃发展,新一代生物基化学纤维的研发方兴未艾。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立足地方产业优势,积极布局生物基材料及纤维的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了聚乳酸及其改性纤维制备与应用的系列突破。为改善聚乳酸的强度和高温尺寸稳定性,通过采用液相恒温浴(LIB)技术和调控立构复合晶的形成和演变,制备出包含纳米尺度立构复合晶微纤的聚乳酸复合纤维(该技术已申请发明专利3项、其中国际PCT专利1项),并初步阐明了立构复合晶纳米微纤的形成和结构演变机制(Macromol.Chem.Phys. 2015, 216:1120)。
受改性塑料领域广泛应用的“合金化”技术启发,宁波材料所研究人员将聚乳酸与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反应性共混,再经熔融纺丝制得品质优异的新型生物基化学纤维——禾素TM(该技术已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禾素TM纤维不仅具有从原料、生产到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绿色环保优势,而且在风格与手感等方面与真丝、铜氨等高档纤维品种相媲美,因而获得国内外多个纺织与制衣专业机构和企业的高度评价,被列入《中国生物基纤维及其原料科技与产业发展(30年)路线图》(中国化纤工业协会)。经过5年的“研产”合作攻关,宁波材料所于近期协助企业实现了禾素TM纤维的产业化,并从高分子聚集态结构角度建立了其优越特性的理论基础(Polymer 2015, 68:183)。
最近,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生物基材料位列重点布局和研制的新材料之一。生物基化学纤维以其可持续和绿色环保优势,被公认为全球化纤与纺织发展的潮流和新的增长点,市场前景无限。这将为宁波材料所的生物基材料及纤维研发注入更强劲的动力,并为宁波乃至江浙地区的传统优势化纤纺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支撑。
宁波材料所生物基化学纤维制备技术研究获系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