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 昆明植物所揭示西南地区晚上新世的温度格局及相关气候变化
昆明植物所揭示西南地区晚上新世的温度格局及相关气候变化
发布日期:2015-07-12

  中国西南地区组成青藏高原的东南缘,是地质地貌和气候特征极其复杂多样的地区。该地区新生代以来受到青藏高原隆升和东亚季风加强的影响,发生了剧烈的气候变化,这种气候改变可能为西南生物多样性演变提供重要的环境背景。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古气候变迁与物种演变研究组的黄永江在研究员周浙昆的指导下,与Torsten Utescher博士等国际同行合作研究了西南地区晚上新世(3.6-2.6 Ma)的古气候,并与现代气候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晚上新世总体比现在温暖,推测那时以来温度呈下降趋势,平均下降约1℃,通过对比欧洲晚上新世以来的降温情况(约下降5),发现西南地区降温明显小于欧洲,支持国际上普遍认为的观点:晚新生代北半球中高纬度降温比低纬度地区更为显著。该研究还发现,晚上新世西南地区的北面比南面温度明显要低,推测当时北面海拔已经高于南面,可能是由于受青藏高原向其东南缘挤出,造成西南地区的北面首先抬升,并且抬升比南面剧烈。

  此外,该研究提出晚上新世以来西南地区的夏季降温显著,而冬季没有明显降温的观点,不同于北半球其它地区的观察结果。研究人员推测,夏季降温可能与海拔抬升有关,而冬季降温不明显是青藏高原持续东扩和西南地区海拔抬升的共同作用导致。冬季,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冷气团受到东扩的青藏高原的阻挡,减少了对西南地区的影响,同时,海拔抬升使冬季同样降温,两者的中和使冬季温度没有大的变化。这也是现在西南大部分地区(如昆明)“夏季不热,冬季不冷”的重要原因。关于东亚季风气候的演变,研究结果显示:晚上新世以来,西南地区降水季节性增强,即夏季降水增多(变湿),冬季降水减少(变干)。

  该研究以Late Pliocene temperatures and their spatial variation at the southeastern border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为题发表于国际地球科学期刊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该研究得到国家基础研究“973”项目(2012CB8219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1300187)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030212)的支持。

    文章链接

    图1. 西南地区晚上新世的年均温(MAT)、夏季温度(WMMT)和冬季温度(CMMT),以及与现代温度分布的对比。

2. 晚上新世以来西南地区夏季温度和冬季温度的变化

3. 晚上新世以来西南地区夏季降水(MP WET)和冬季降水(MP DRY)的变化

转载自:http://www.cas.cn/syky/201506/t20150629_4381002.shtml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