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光电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自适应光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在分离镜面光学合成孔径领域开展技术研究,利用棱锥波前传感器和变形镜成功实现了7块子镜的非连续整体波前误差精确探测与校正,利用色散条纹传感器与共相镜成功实现了4块子镜的共相误差精确探测与校正,这标志着我国在分离镜面光学合成孔径关键技术研究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众所周知,望远镜口径越大则收集的光能越多,衍射极限分辨能力也越高,天文学家总是需要更大口径的望远镜以追求更好的观测效果和探测更为微弱的天体目标。但是如果要建造口径达10米甚至几十米的单口径望远镜,则无论从镜面材料制备、加工检测、支撑结构还是工程造价方面,都存在极大的困难,因此传统的单孔径望远镜系统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天文学的发展需求。基于分离镜面光学合成孔径技术的望远镜通过利用若干个口径相对比较小的分离子镜来共同组成望远镜主镜,利用精密探测与调整机构来保证分离子镜面处于共相位置,从而实现大口径高分辨力成像观测,因此被认为是未来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大口径望远镜实现技术。分离镜面光学合成孔径要突破两个关键技术,其一是非连续整体波前误差的精确探测与校正,其二是子镜之间共相误差的精确探测与校正,研究团队针对上述关键问题开展技术攻关,成功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
我国大望远镜制造技术起步较晚,与国外研究水平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传统“单块镜面”望远镜向大型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需要寻求新的原理和方法来突破单镜面望远镜的诸多限制,分离镜面光学合成孔径技术为解决这些困难提供了更为新颖的思路,研究团队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将为我国建立下一代更大口径更高分辨力的望远镜系统提供必要理论支撑和先期技术验证。
7块分离子镜的非连续整体波前误差探测与校正,4块分离子镜的共相误差探测与校正